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ravel.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ravel. Show all posts

Friday, February 17, 2012

旅行的意義

2011.12.30 清邁

清邁這座古老的寺廟裡,有一座塔。塔底四周是石頭雕刻的大象。那個午後,我在這座廟裡逗留了好一陣子。隔天,又來了一趟。不知是沉默的石象,還是這座寺廟寧靜的氛圍,在這裡,我的心特別平靜。

短暫的出走,讓思緒沉澱,有些事看得比較透徹。是該喊停了,離開,然後再出發。做了決定之後,心踏實了許多。倒是那些微的失落感是意料之外,這才知道,自己對這份工作還是有過付出。

Sunday, October 02, 2011

【飲食】廈門花現沙茶麵


這家沙茶麵店隱身在廈門公園西路的落花大道上,花現沙茶麵店內的氣質和格局,看上去一點也不像傳統的麵店,不到600平方尺的兩層閣樓空間,白色墻面和淺黃色調實木桌椅,還有彬彬有禮的店員。小巧精致、溫暖潔凈,如同日本電影裏那些風格獨特的小餐館。

沙茶麵是廈門最普遍的小吃,在這家面館裏,天然與新鮮的食材是賣點。那由無汙染農家豬大骨熬制一夜的湯頭,加入香炒花生和傳統精選沙茶燉煮,整個過程不添味精及人工調味料。經營者每天清晨到菜市場嚴選的十多種新鮮食材,搭配最具口感的堿麵,還有自家制作的鴨血、魚丸等等。

一碗如此充滿巧思和精粹的沙茶麵,不也是一件藝術品嗎?


面館的具體經營者陳花現是名年輕的插畫師,你看他一會帶著微笑給顧客盛湯端,一會則坐在墻角作畫。原來,“花現”是帶著閩南口音的“發現”,面館同時也是一間畫廊,定期邀來各地的插畫師在這裏展出他們的作品。

除了插畫作品,店裏也擺放了廈門地道文化舊物,經營者計劃陸續推出為外地旅客們準備的廈門伴手禮,推廣發揚廈門傳統文化的美好。探訪當天,二樓閣樓正展出香港插畫師Stella So的作品,我很喜歡Stella筆下香港的市井小民,一邊欣賞她的插畫,一邊吃著熱騰騰的沙茶麵,非常有意思。




店裡的裝潢很別緻。花現說,店裡的木板都是利用別人遺棄的舊床板。同行的J看上了店裡盛放麵條的白色瓷碗,花現說購自二手店,還給了我們地址。我們一直沒找到,倒是臨走前他大方送了我們兩個,說自己存貨還很多。不好意思收下如此厚禮,於是買了兩大包店裡的桂花烏梅汁。

非常喜歡那桂花烏梅汁微酸的口味,回來後一包一包沖水喝,捨不得太快將它喝完,甚至暗地裡跟自己說,待喝完後,再找個機會到廈門探訪這家店吧。

一轉眼,距離上次去廈門已經快一年了。

倒是J後來又舊地重遊,從他口中得知,花現本人已經將麵點交給別人打理,不過生意已經很穩定,不免感覺安慰,於是突然想好好把這家店用文字記錄下來。

知道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些人正在很努力、認真地經營著一件美好的事情。真好。

花現沙茶面
地址:廈門中山公園西門溪岸路147號

Stella So插畫作品集  
www.smstella.com

Friday, August 12, 2011

Thursday, August 11, 2011

Sunday, January 02, 2011

PHOTO:廈門鼓浪嶼——那些人群之外安靜的角落








鼓浪嶼的人潮,多得令人想馬上掉頭回到渡輪上。後來才發現,只要走遠一些,離開喧擾的龍頭路,島上還有很多安寧靜謐的角落。離開鼓浪嶼前一天上午,我獨自走在島嶼的另一端。天還早,咖啡館才剛開門,還沒開始賣飲料呢。偶爾按下快門,隔著一段禮貌的距離,儘量不打擾。結果,還是不慎驚動了一隻出來曬日光的貓。

Monday, October 25, 2010

TRAVEL:那一條蘇花公路




這兩天,一直在電視上和網絡上留意台灣颱風的災情,尤其是蘇花公路坍方落石遇難乘客的消息。

今年8月去台灣採訪時,從花蓮到宜蘭再回到台北的路途中,經過了那一條蘇花公路。

蜿蜒險峻的公路,風景卻是令人驚心動魄的美。山海交錯,驚濤拍岸。

Saturday, August 14, 2010

創意經濟07:五星級服務

刊於《商海雜誌》2010年8月號第378期

圖片:Mandarin Oriental Jakarta

酒店業者與其竭盡所能在設備方面作提升和創新,還不如考量客人真正的需求,回歸到最人性化的服務。


睡醒時已是晚上十點左右,床褥和鵝絨枕頭太舒服,原本打算傍晚稍息一會,卻不慎睡過了頭。肚子有點餓,來不及出外用餐,於是稍作梳洗後便到了酒店大廳的Cinnamon餐廳。

Thursday, July 01, 2010

INTERVIEW:藝術家的創意路線(四)

刊於2010年七月號《女友》


林爱伟 X 文物传递动人故事

随着爱伟的脚步,来到中央艺术坊的集珍庄民族文物馆。托她的福,第一次探访这个非常特别的文物馆。文物馆老板姚守穰热情地跟她打招呼,还向我们解释了几件展出文物的渊源来历。这里以东马,即婆罗洲的文物为主,而印尼苏门答腊文物居其次,大大小小不下数百件,其收藏之丰富绝对达专业水准。

INTERVIEW:藝術家的創意路線(三)

刊於2010年七月號《女友》


Mark Teh X 从球场演绎剧场

每座城市都需要人文空间,坐落在吉隆坡中央艺术坊后方的Annexe Gallery,聚集了这个城市的表演、艺术的人文能量,是Mark大力推荐的艺术场域。作为一个推广艺术与文化的中心,长年举办画展、摄影展、讲座、创意市集、各类艺术节庆与活动的Annexe Gallery是国内外艺术爱好者们不可错过的据点。

INTERVIEW:藝術家的創意路線(二)

刊於2010年七月號《女友》



陈柯杏 X 找个休息沉淀的角落

跟陈柯杏约在Poco Homemade,一家卖日式私房菜的咖啡馆。之前听说坐落于城中另一个角落的Poco关了门,暗自为它感到可惜,却在柯杏的善意相告下才得悉Poco并未结业,而是迁到了新的地址——孟莎一个恬静的住宅区旁。

INTERVIEW:藝術家的創意路線(一)

刊於2010年七月號《女友》



黄楚原 X 搜集城市的声音


阳光明媚的下午,随着黄楚原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吉隆坡茨场街。对老建筑有一份难以言喻的情怀,楚原说要带我去看一排老旧的房子。我们沿着商店的五脚基走,穿过车子人潮。他边带路边推荐这一带的传统小吃。

楚原显然对这个地方很熟悉,比如茨场街一角由娘惹后裔经验的Old China Café,就曾经是他多次到访的餐馆之一。这家餐馆是一个聚集了文化和记忆的地方,娘惹文化是一种快被遗忘的本土文化,食客们借着一道道娘惹美食留住记忆。餐馆二楼是个表演空间,据悉导演蔡明亮是这里的常客。

Saturday, June 12, 2010

TRAVEL:Brick Lane與貝果




在倫敦走了很多地方,忘了是第四或第五天時來到東區的Brick Lane。Monica Ali寫的同名小說還沒讀過,聽說還改編成了電影。在沒有什麽既定印象和期待下,按圖索驥去找一家歷史悠久的貝果店,結果後來才發現光顧的並非正宗那一家。其實一點也不重要。自己對冷食興趣不大,可是那一刻站在陰鬱天空下啃著夾著新鮮鮭魚和cream cheese的貝果,那一種入境隨俗偽裝成一個當地人的虛榮感,還不賴。

Friday, June 11, 2010

TRAVEL:你能不能給我介紹工作


2007.6.5刊於星洲日報

戈巴23歲,身子高壯,樣子和個性都比實際年紀成熟。戈巴長得很帥氣,如果在大馬,或寶萊塢,說不定是當明星或模特兒的材料。同行的女生們最喜歡他了。他真性感啊,M在C耳邊悄悄地說。

Monday, March 16, 2009

还记得书本的气味吗?——写给James和aniDa

惯性地,从一个部落格潜到另一个部落格。

先是在686那里看影评,然后到了他在淡水经营的书店有河book,然后,再连接到了阿麦书房。于是,我看到了这则讯息:

closing

还有这一段读起来有点辛酸想必写更艰难的话:

原來,阿麥書房已經開了差不多五年。五年來,我們經歷了很多第一次,也有過很多美好的、驚險的、失落的、滿足的經驗,還認識了很多很多好朋友,這一切,通通都是值得回味的。雖然很多人告訴我們,我們在中港台的文化界別都很有名,雖然有關我們的媒體報導多得看不完,雖然我們真心感受到一些忠實會員的支持及愛戴,然而,在經營成本高企利潤微薄(有利潤過嗎..?!)的實際環境下,要維持一家位處銅鑼灣的實體書店實在是太奢侈了。因此,我們決定不再續租恩平道這個單位。決定下得很快,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抱歉未能及早通知大家。退一步的天空也許真的比較廣闊,我們也不必感到惋惜。這個網址仍會保留,並且快將改版,mackie kitchen 也可以繼續辦音樂會賣點東西,未來會怎樣沒人知道,至少我們還保留一切可能性,就讓我們看看下一個五年會是怎樣的光景好了。

上一次游香港,没有再去铜锣湾拜访阿麦书房,是旅途小小的遗憾。没想到这遗憾或再也无法弥补。没有忘记第一次到香港旅行,那个盛夏燠热的下午,我跟友人在铜锣湾二楼的小书店里感受到了店长James和店员aniDa的热情和友善。

或许不必太悲观,实体书店不在,爱书的人仍可以凭着惟有他们才嗅到的书本气息在另一个阅读的秘密花园里相遇。或许,就在这家mackie kitchen里也说不定。

2323904704_13323b9542

(图片来自http://mackie.hk/kitchen/

到自己的旧新闻台搬了这些照片过来,回味一间曾经带给我一段像夏日凉风般美好的回忆的书店,虽然,此景不再。

2004_0710hk00132004_0710hk00162004_0710hk00292004_0710hk0017 2004_0710hk0020 2004_0710hk0027 2004_0710hk0021 2004_0710hk0023 2004_0710hk0028 2004_0710hk0022 2004_0710hk0025 2004_0710hk0026 2004_0710hk0030

Monday, August 11, 2008

TRAVEL:今年倫敦的夏天(二)


記得初抵倫的清晨,在P家里放下行李,休息了片刻,就迫不及待到倫敦市中心逛逛。J問我想去哪裡,我說,就去Covent Garden吧。

我對Covent Garden的認識,其實只來自於小時讀過的英文小說。那部小說的名字,好像就是The Covent Garden。故事的內容我不記得了,卻記下了這個地方的名字。有的時候,旅行的方式和意義,也是一種很個人很私密的情意結。但是古時Covent Garden是個莊嚴肅穆的女修道院花園,而現在卻成了一個彙集了劇院、手工藝品市集、餐館酒吧、小商店的倫敦西區旅遊景點。

Tuesday, August 05, 2008

TRAVEL:今年倫敦的夏天(一)


今年六月,去了趟倫敦。

回來已經兩個多月了。偶爾朋友會問起(比如A會槌我的手臂,然後忿忿不平說,我恨你,因為你比我先去英國;比如一些朋友最愛追問而我最討厭回答的:你花了多少錢?);很多時候,是自己很容易就會回想旅途種種。